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动态
服装的设计变化是一个时代的印记,解读唐代的女装设计变化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2-06-09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149
   在我国古代,服装的呈现一定是一个时代的整个缩影,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现。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,包含着我国古代历史中最为丰富的服装,并且在其中的四个时期的女装各有千秋,变化十分的明显。
 
  在初唐前期,当时的女装纤丽素雅,而盛唐时期女装就开始变得雍容华贵,中、晚唐时期的女装逐渐走向了端庄敛和。这与其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背景有着及其相关的因素。服装的设计变化是一个时代折射出的印记。
 
  唐代女装的设计变化主要体现在多方面,通过分析襦裙装和女装男装的造型及色彩作为设计变化的分析样本,可以探寻影响历史跨度时间久的唐代女装设计变化的相关因素。
 
  一、襦裙装设计的变化分析
 
  造型设计的变化是服装流行、发展、变化的首要特征。襦裙装造型的变化首先体现在领子、袖子和裙子。
 
  1、襦裙装的造型变化
 
  大唐初建,历经前朝近400年大小不断的民族战乱,冷兵器时代的战争,北方民族的服饰占据优势。唐代在战乱中一统,传统服装定然受到民族服装的冲击,服装多以简练,轻便出现在生活里。
 
  据历史记载,初唐前期的领口较高,传统礼法还隐隐停留在服装中,对此可以在初唐李寿墓壁画里看到方领、窄袖的乐伎的纤丽身影。襦裙装领子发生变化的转折可以在李凤墓壁画中得到体现。
 
  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时间的背景处在高宗风疾复发,武后开始掌权时期,中国传统的男权社会,女人掌权是一个时代的突变,武后登上大唐的政治舞台,令女性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着装价值,领子开始由较为保守的方领、圆领转变为性感开放的坦胸露乳。
 
  盛唐时期,国家政权开始由女权统治转向男权的统治,该时期服装的穿法相比武后时期的服装穿法竟相对保守,领子多为交领和直领。
 
  这些变化都与统治者的政策有着极其相关的因素;中、晚唐历经战乱,传统儒家思想由偏离轨道后逐渐回归正统,领子多为传统保守的领型。男子之事,事实却为女为,试想其因,初唐建国,人口仅有两千万,男丁多死于战争,
 
  统治者任用女子充实宫廷为事,初唐宫廷侍女的事务极度繁重,所以齐腕窄袖更加适合宫中劳作。
 
  齐腕窄袖在盛唐时期渐宽,盛代女子体态丰腴,多功于当时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,安逸之风使得窄瘦的服装风格已经不能体现当时的着装之美,竟而放宽衣袖。
 
  中、晚唐时期,传统礼教的回归,统治者先行下令女子穿宽幅衣服,上行下效,女子衣袖渐宽,而后又制止骄奢之风,却已无济于事。唐代女子喜好高腰裙,初唐腰线大多在胸下部位,盛唐以后腰线上升,多为高腰掩乳裙。
 
  初唐,社会风气从简,究其溯源,因战乱,经济尚未复苏,处在休养生息的状态,女子裙多以窄幅,裙长极少及地,多露出鞋履。盛唐裙长及地,尽显富贵,功于统治者政绩。
 
  中、晚唐,由于贵族、地主阶级思想腐化、日渐骄奢,导致裙奢靡之风盛行,所以裙福较之盛唐更加宽、长襦裙装的色彩变化。
 
  唐代服质典章制度较为森严,女子所穿衣服从夫色,根据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的记载,色彩制度总共历经七次更迭,唐代男子的最终服色,依品第有:紫、深绯、浅绯、深绿、浅绿、碧、浅青。
 
  2、襦裙装的色彩变化体现在裙子上
 
  红色流行时间长,穿着范围广。红色是整个唐代襦裙装裙子和女着男装襕衫的主流色彩,唐代典章制度中红色系列的颜色仅次于紫色。这是因为红色是中国传统的服装色彩,寓意深刻,象征着瑞祥美好。
 
  唐诗中出现“红裙”15处、“石榴裙”23处,武则天的《如意娘》诗“开箱验取石榴裙。”皇甫松《采莲子二首·之一》:“晚来弄水裹鸭儿。”元稹《晚宴湘亭》:“舞旋红袖长。”白居易《江楼别宴》:“楼中别曲催离酌,灯下红裙间绿袍。”等诗句,就是对流行红色的描述。
 
  据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记载:“长安仕女游春,野花遇名花则设席藉草,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。”足见红裙的穿着范围之广。初唐对比色的流行。据《新唐书》中记载:“唐初不过十二破。”间色裙是颜色多为红白、黑白、红绿对比色,色彩鲜艳,形制丰富。初唐以后,间色裙被花笼裙等所替代。
 
  黄色的使用渐少。黄色为皇家帝王的象征,平民穿着的黄色区别于赭黄色。黄色的使用主要出现在初唐和盛唐时期,《旧唐书·舆服志》中记载:“武德初……流外及庶人服?、絁、布,其色通用黄。”所以黄色在唐代常服中是可以出现的,而随着中晚唐封建传统儒家思想的回归,黄色的使用逐渐渐少。
 
  绿色使用的常见。唐代女子的服色从夫色,在最终确定的品第颜色中:深绿、浅绿、碧、浅青,都是绿色系列中的色彩,唐诗中也有记载,其中“青衣”出现19处,“碧衣”4处,白居易《杭州春望》:“谁开湖寺西南路,草绿裙腰一道斜。”王昌龄《采莲曲》: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”但与红色相比,穿着所占的比例较小。
 
  紫色的尊贵。紫色在唐代品第中仅次于皇家专用色,是身份地位的象征,在统计的的数据中,紫色出现的频率不高,初唐时期,襦裙装裙子紫色的使用较多,但紫色在整个唐代出现的时间较长。
 
  色彩的丰富。唐代女裙和女着男装用色丰富,初唐和盛唐时期的颜色丰富多变,这与统治者政治的开明、经济的高度繁荣是离不开的,除了红色、紫色、绿色、黄色这些常用的有色彩,无彩色白色的使用也非常的广泛。
 
  蓝、青、褐、黑等色彩虽然使用频率较少,但也无不反映出初唐、盛唐时期的发展和繁荣。中、晚唐时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下滑,使得色彩在服装中的应运略显单一,不如初、盛唐时期的热烈和繁华。
 
  二、女着男装设计的变化分析
 
  大唐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吸纳之心与清入关时的“剃发易服”对汉族文化的破坏,以及对汉族人民奴化的思想之比,让人产生敬佩之感。太宗《春日玄武门宴群臣》“九夷簉瑶席,五狄列琼筵。”表达了自己对各民族人们的包纳之情。
 
  唐初,来唐的外国人口剧增,外来文化对大唐本土的服装碰撞出灿烂的火花,模仿是人的本性,至此唐人学胡装,穿胡服成为一种时尚,更有国外使臣在大唐为官、娶汉族女子并且留住,这些无不为女装的繁荣注入鲜活的外来血液,女着男装的风尚就此诞生。女装男装的造型变化以领型、袖型和衣长为主来分析。
 
  1、女着男装的造型变化
 
  女着男装的造型设计的变化其实与襦裙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初唐前期领子多为圆领,袖子为紧身窄袖,衣长较短,与襦裙装窄袖、窄幅高腰裙的造型初衷一致,武则天览政时期,翻领居多,这与襦裙装流行坦领的时间一致,可见当时的社会氛围影响范围之广。
 
  盛唐,玄宗好音律,宫中设梨园,胡音、胡舞风靡大唐,任命胡人安禄山为官,《新唐书》中记载:“开元中……士女衣胡服,其后安禄山反,当时以为服妖之应。”足见当时的胡风之盛,此时女着男装的领子多为圆领、翻领,还有少量的特殊领型的出现。
 
  中、晚唐时期,历经“安史之乱”,大唐经济下滑,统治者愚为胡人所害,令胡人不得穿汉族服装,在大唐的外族人口逐渐减少,所以女着男装中翻领已为稀见,此时领子多为圆领,没有大的变化,但是衣长及地,袖子较之初、盛唐加宽,服质形态开始已趋于传统服装的造型。
 
  2、女着男装的色彩变化
 
  女装男装的色彩变化主要体现在襕衫和裤子。唐代女着男装襕衫及裤子的色彩变化,变化分析总结如下几个特征:
 
  首先唐代女着男装在色彩上依然以红色为主流色,初唐时期,白色、黄色出现的频率较多。初唐女着男装中的裤子多以条纹裤为主,黑白对比色出现的最多,其次是红白对比色。
 
  其次盛唐时期,对比色的条纹裤逐渐减少,由于中、晚唐时期,女着男装的襕衫长度加长,无从统计裤子的色彩。
 
  三、小结
 
  襦裙装和女着男装在中、晚唐时期所呈现的是一种宽大的视觉感,这与统治者的政策是分不开的,“安史之乱”以后,传统思想的归位,服装的宽衣大袖符合儒家思想的标准,所以中、晚唐时期呈现的是一种繁复、华丽、多装饰的服饰形态。
 
  中、晚唐色彩较之初、盛唐呈现稳重之态,这是因为“安史之乱”后,统治者禁止胡人过多与汉人的贸易往来,禁止胡人穿汉人服装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来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,佛、道、儒三教的此消彼长,在中、晚唐时期,儒家思想占据上风,统治者对色彩的等级观念加强,以至于中、晚唐时期的色彩呈稳重之态,不比于初、盛唐时期的丰富多彩,这些变化都与当时统治者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政策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。